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发布日期:2023-09-03 05:46:53    已浏览 次    发布者:小编
AG真人的APP本期上证圆桌嘉宾认为,航运指数期货的上市和稳健运行,填补了我国航运衍生品领域的空白,为集装箱运输企业提供运费定价和风险管理工具,有助于服务集装箱运输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结合点,航运指数期货有助于促进金融和航运两个市场的有效连接,有助于提升上海在全球航运市场的定价权,标志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在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上有了里程碑式的突破;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贸易运输服务上的影响力,服务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建设。
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根据《2023年中国航海日公告》,我国约95%的进出口贸易货物量通过海运完成。2002年以来,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2022年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口中,中国占据七席,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3年排名全球第一。
2020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国际航运市场价格波动剧烈,市场风险进一步加大,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参与者有强烈的定价和避险需求。在此背景下,我国首个航运期货品种——上海出口集装箱结算运价指数(欧洲航线)期货(下称“航运指数期货”)应运而生,通过期货市场为集装箱运输行业提供规范、透明、高效、低成本的定价和运价风险管理工具,助力集装箱运输产业稳健发展。
航运指数期货的上市,对上海“五个中心”(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能级提升带来哪些推力?如何利用自贸区制度优势赋能高端航运业健康发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还有哪些难题需要重点攻克?本期上证圆桌邀请了上海航运交易所党委书记、总裁张页,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书记张永锋,上海社会科学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主任李小年,围绕上述话题展开探讨。
上海证券报:您认为航运指数期货的上市对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能级提升带来哪些影响,具有哪些积极意义?
张页:航运市场运价波动剧烈,我国的航运企业、货主和贸易商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航运指数期货的推出,为相关产业链企业提供运费定价和风险管理工具。有助于船东企业在稳定生产经营的基础上,提供更为专业、优质、可靠的运输服务,有助于船东更好地进行运力规划和转型升级。因此,航运指数期货的上市,有助于提升上海在全球航运市场的定价权,提升航运中心的能级和软实力,推动我国从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转变。同时,也是我国期货市场服务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提升航运产业链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有助于提升市场对航运资源的配置能力,也有助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相互促进。可见,航运指数期货上市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能级提升具有直接促进和带动作用,其效能是显而易见的。
航运是服务于货物贸易的派生需求,我国进出口贸易中95%是通过海运完成的,航运指数期货的上市,为广大货主企业提供了规避运价波动风险的工具,有助于货主企业更加精准地管理价格风险,合理制订运输计划,稳定企业生产经营,有助于提高货物运输供应链的韧性。对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国际经济中心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满足期货交易需要,上海航运交易所对期货交易标的指数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创新,建立了严密的指数治理系统,采用API数据对接采集系统、提单核证系统、双系统校验编制位。
航运指数期货的上市,一方面,填补了我国航运衍生品领域的空白;另一方面也丰富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内涵,提升了能级,通过金融赋能使得中国的贸易企业在运价波动、航运风险方面有了金融工具的对冲和保障,标志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在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方面有了里程碑式的突破。
张永锋: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作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特征,既是其他几个中心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也是带动产业、城市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上海因港兴市,“港产城”一体融合始终是支撑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动脉。
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货运大国地位,集装箱吞吐量也遥遥领先。跨国公司、制造企业、贸易商、采购商、零售商、制造商、班轮公司、货运代理、供应链物流等多元化主体集聚上海,各类要素比较齐全,为航运期货衍生品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航运指数期货是以集装箱运价指数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为集装箱运输企业提供运费定价和风险管理工具。航运指数期货可以为供应链相关参与者及上下游企业提供对冲工具,是国际航运中心与国际金融中心融合发展的重大创新,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贸易运输服务上的影响力,服务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建设。
上海证券报:航运指数期货属于航运和金融的交叉产物,您如何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金融将如何进一步赋能航运?
张页:航运业和金融业联系紧密,交叉融合形成航运金融新兴产业。航运业作为资金密集型的典型产业,在货物贸易、货物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船舶制造、航运交易等方面都需要资金投入和资金流动,并且所需投资额巨大,投资回收期较长,风险性高。航运融资、航运保险等有效解决航运企业资金不足、运营风险等情况。
与此同时,国际集装箱运价受供求关系、成本因素、全球经济环境、汇率、政治、突发事件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加之运力不可储存,一旦供需发生重大变化,运价也会随之出现大幅震荡。过去3年,集装箱运价大幅波动让供应链上的货主和船东等经营主体承担了较大风险。
2009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明确,丰富航运金融产品,加快开发航运运价指数衍生品,为我国航运企业控制船运风险创造条件。
可见,航运市场对集装箱航运运价衍生品期待已久,在近3年的市场环境中需求更趋强烈。由上海航运交易所提供期货交易标的指数、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的航运指数期货,作为最具创新的期货交易品种,将为我国实体制造企业、港航企业和境内外交易者提供有力的价格发现、风险管理、资产配置工具。
航运指数期货为探索开发更多的航运指数衍生品积累了经验,也推动航运融资、航运保险、航运衍生品的全面发展,促进金融赋能航运业的高质量发展。
张永锋:航运与金融高度融合、相互支撑。船舶、港口等本身就是重资产行业,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同时,海运承担了全球85%以上的国际贸易运输,大量货流的背后是资金流,贸易与运费结算涉及大量跨境结算、供应链金融等。另外,航运作为高风险行业之一,无论是船舶还是货物都需要购买保险,多种样式的融资,大量的海事纠纷,航运、航运保险、法律仲裁等都涉及较多资金。因此,航运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产业活跃也需要航运的支撑。
上海证券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迈向“全面建成”新阶段,您认为接下来在航运、金融领域还会推动哪些创新?
张页:组建上海航运交易所,是培育和发展中国航运市场,配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所采取的重大举措。经过多年发展,上海航运交易所形成了覆盖集装箱、散货、船价、船员薪酬、准班率、“一带一路”等领域的“上海航运指数”体系。截至2023年8月,上海航运指数体系包括了23大类指数,200余个指标。指数晴雨表功能得到充分体现、现货市场的指数挂钩合约得到广泛应用、航运指数期货上市实现了指数期货与衍生品应用领域的重大突破。
目前,与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集装箱运价指数挂钩、与沿海煤炭运价指数挂钩、与沿海日租金指数挂钩的运输合同不断增多。为此,上海航运交易所在前期推出船舶交易示范合同、沿海指数挂钩协议范本合同的基础上,正在研究中英文版的国际集装箱指数挂钩协议合同范本,为国内外航运企业、货主单位提供更为公平合理、便捷高效的合同谈判服务。
为践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十四五”规划,扩大班轮公司与直客对接业务规模,发挥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在航运领域的功效,2022年11月上海航运交易所下属的上海航运运价交易有限公司上线“上海国际集装箱交易平台”,以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一是撮合交易、保证履约,解决中小货主订舱难、订舱贵的痛点;二是增加透明度,方便监管部门动态监控货代和无船承运人的中间行为,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三是当交易形成一定规模后,基于现货平台成交的运价信息能精准反映市场行情,初步实现价格发现功能。经过近一年的市场培育,“上海国际集装箱交易平台”的舱位交易平台功能初步显现。今后将为航运企业在市场参与、交易体验、交收服务等环节提供延伸服务,进一步研究拓展平台的金融服务功能,并积极推动现货交易平台与指数期货交易的两个市场期现联动机制,创新交易模式和交易产品。
此外,在航运指数期货上市交易的基础上,上海航运交易所将密切关注航运指数期货交易市场的发展情况,不断积累经验,与相关金融机构相互合作,持续研发满足期货和衍生品交易需要的标的指数,更好满足国际航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需要。
张永锋:“十二五”以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始终坚持“双轮驱动”战略,港口硬件条件和现代航运服务能力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上海连续13年保持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口地位,船舶融资、航运保险等全球影响力快速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排名位居全球第三。然而,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监管理念、体制机制、运营管理、增值服务等方面仍有不少提升空间,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船舶管理、法律仲裁、信息咨询、设计研发等方面存在差距。航运、金融等领域创新方面仍有发挥空间,例如:大量跨境海运运费结算多数依然在境外发生,如何提升离岸航运融资和资金结算能力;如何提供更具竞争力的全球海事纠纷保赔能力等。
李小年:未来,航运保险业领域或有较大发展空间。比如,船壳险方面,英国保赔协会占据了国际保赔协会集团13个席位中的8席,北英保赔协会和标准保赔协会又在谋求新的合并。中国船东互保协会总部在上海,业务发展良好。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与东盟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量的增加,将形成面向“一带一路”的海上保险新格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要紧紧把握这一契机。
上海证券报:今年是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十周年。过去十年,自贸区在航运金融领域有很多创新举措。您认为下一步会如何利用自贸区制度优势赋能航运产业尤其是高端航运产业的发展?期盼未来出台哪些政策?
李小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仍要在新发展格局下进一步对外开放,自贸区(港)升级战略中要推动全球化运营和融合化发展,做好海外布局。以优良的营商环境,对标新加坡、纽约、伦敦的航运税收优惠政策,优化船舶登记和管理。同时,要吸引和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海事服务平台和机构,进一步提升航运服务能级和竞争力。国际经贸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有研究表明,沿海运输权的开放有利于沿海贸易和中转集拼的发展,也有利于上海作为亚洲邮轮之都、全球第四大邮轮港竞争力的提升。因此,要发挥我国国内超级大市场的优势,进一步在对等互惠原则下试点开放沿海货运权和客运权。
张永锋:按照“木桶理论”,全球最优质的资源往往会流向综合营商环境最好的地区,高端航运服务业东移过程中,新加坡承接了大量全球优质资源,这主要取决于其自由港政策、完善的政策体系和廉洁高效的政务服务。对标新加坡,上海仍有不少提升空间。例如,利用自贸区及临港新片区制度创新优势,持续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制度,提高货物、资金和交流便利化程度,提升“中国洋山港”船籍制度国际竞争力,大力支持船舶融资租赁业务创新发展,积极推动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建设,研究完善自贸区临时仲裁等制度。
上海证券报:围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目标,您认为还有哪些难题需要重点攻克?对此有哪些建议?
李小年:建议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和科技创新,进一步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能级。此外,对内进一步推动长三角港口群协同发展,对外通过资本运作、兼并收购,加强全球港口尤其是“一带一路”海陆空支点枢纽的控制和管理能力。
张永锋:当前国际航运产业发展面临巨大变革,呈现出新技术、新标准、新模式、新能源等特征,“双碳”行动也要求航运产业转型升级,数字化和新能源作为新的AG真人 AG两大赛道,给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了新的选项。未来可进一步强化对于技术创新、低碳绿色等企业的支持力度,营造引领型产业新业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