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发布日期:2023-09-24 05:29:39    已浏览 次    发布者:小编
这样的掌声、快门声、喝彩声,在各个项目比赛期间不时就能听到。9月19日,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闭幕。上海共派145名选手(含3名代表行业参赛的本市选手)参加全部109个项目的比赛,取得了10金10银10铜79优胜奖的优异成绩,超四分之三的选手获奖。
作为我国规格最高、项目最多、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本届大赛体现出哪些产业发展新趋势、新变化?上海培养技能人才的优势在哪里?技能人才未来的路要怎么走?
走进赛场,飞机维修、工业机械、增材制造等赛项,显示了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成就;工业4.0、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无人机调检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反映出我国正成为世界领先的“智造”大国;花艺、烘焙、时装技术以及健康和社会照护等赛项,展现生活新潮流,观赏性极强……一场场比赛中,选手们不断朝着技能高峰攀登。
2001年出生的顾俊杰,比现场不少选手的年纪都要小。不过,他已经摘得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金牌,实现了中国队在该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毕业后,他留在母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任教,这次以教练身份来到全国技能大赛。
记者在印刷媒体技术项目比赛现场找到顾俊杰时,他正专心盯着赛场上的一举一动。从世界舞台到国家平台,他不但不觉得轻松,反而有些忐忑。据他介绍,这次大赛项目参照世界技能大赛标准,分为胶印、数字印刷、附加任务三大模块,全国共有23名选手参赛。
选手多、水平高,竞争自然非常激烈。尽管顾俊杰的徒弟罗宇晨最后不负所望拿到了金牌,但在获悉结果前,他的判断还是比较保守,“应该是在第一梯队,能不能获奖就吃不准了”。
本届技能大赛参照世赛标准,选手需要在比赛期间完成数个模块的工作,每天都要在赛场上完成六七个小时的比拼,这也对体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少选手不仅要在赛前打磨技能,还会花大量时间在体能训练上,通过长跑、游泳等运动提高耐力。
“理想大于天,越苦越向前。”这是上海选手朱俊峰的座右铭。来自杨浦职业技术学校的他这次获得了车身修理项目的金牌。比赛第二天,他还出了一点小状况——突然感冒了。好在之前训练足够扎实,他坚持着完成了焊接、切割、打磨、整形、黏合等操作,把面前这台车修复到可以重新喷漆的程度,最终从一众选手中脱颖而出。
“卷”的背后是各地对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包括上海在内,这次共有12个代表团参加了全部109个项目。上海市人社局副局长张岚发现,一些项目原先属于东部地区的传统优势,如今中西部地区相关赛项选手的技能水平也在提高。“这AG真人 AG是好事!”他感慨,按这样的趋势,技能大赛以后也许就像乒乓球比赛一样,拿全国冠军的难度要高于拿世界冠军。
“这也算是技能大赛项目?”比赛期间,天津市民老许背着摄影装备四处观摩,当来到云计算项目比赛现场,看到选手们面对电脑“盯屏奋战”、宛如在格子间上班的白领时,他不禁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事实上,技能大赛的比拼,早已不局限于“手上功夫”。新时代的大国工匠,既要继承传统工艺技能,也要应时代之变,提升全方位的综合素养。在本届大赛上,云计算、网站技术、3D数字游戏艺术、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等项目就要求选手具备数学能力、编程能力,还得看得懂英语文档。
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李晔解释,这些项目被纳入技能大赛的范畴,正体现了当下技能人才培养不再单一化,而是奔着复合型人才方向去,“过去我们把人才分为研究类、技术类、技能类等类型,现在这些类型已经相互融合了。技能人才走过只懂敲榔头、修电路的阶段,转化成了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比如,过去能讲一口流利英语的技能人员是凤毛麟角,如今却不鲜见。本届大赛许多项目都要求选手用英语沟通,货运代理项目甚至要求全程使用英语。此外,选手还要熟练掌握货运代理业务流程,并在规定的期限和压力下完成客户获取、报价计算、运输管理、费用计算、海运操作、投诉处理和索赔处理等竞赛任务。
“就像一名超级指挥官!”货运代理项目教练、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张瑾这样描述选手的角色。她说,选手要有全面的、专业的物流知识,具备精准、快速的反应能力,还要拥有工作思维,“知道在企业里怎么干活,而不像在学校里单纯地刷题”。
对年轻的选手来说,做到这些并不容易。本届大赛的109个赛项分为世赛项目和国赛项目,世赛项目排名前列的选手将入围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明年有机会前往法国里昂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而按照世界技能大赛规定,选手年龄一般小于22周岁,这就意味着,今年参加全国技能大赛世赛项目的选手年龄普遍都不大。
不过,上海选手、20岁的周雨欣对此倒不怎么犯怵。学校强调产教融合,还是在校生的她已经在多家货运代理公司实习过,掌握了许多实操经验,世界各大海港、空港及其路线都牢牢记在脑中。再加上她出色的英语表达能力,最后顺利拿到了本届大赛货运代理项目的冠军。
“上海国际化程度高,外语好、综合能力强是上海选手的独特优势。”李晔说。此外,本届大赛选手不仅有职工、中高职院校学生,也有来自不同省份的博士、硕士生,上海的参赛选手中就有上海交通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的学生。他指出,高学历选手参赛,表明在技术技能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对不同学历层次人才技术技能水平提升的需求不断加大。
从人工智能训练、无人机装调检修到互联网营销、全媒体运营,随着产业转型和技术迭代的步伐,本届大赛在第一届大赛80余个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了20个新职业和数字技术技能类赛项。
在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项目比赛现场,记者看到选手正全神贯注地对工业机器人参数进行设置和编程调试,使机器人能够独自完成物料的自动输送、定位抓取、缺陷检测、视觉评判以及成品入库等流程。“这与实际工作中的设备、流程、标准都是一样的。”在一旁观赛的教练解释道。
无论国赛还是世赛,技能大赛的一大理念就是促进技能劳动者水平和职业能力的提升,在赛项设置上始终紧密结合实际需求,从不与现实脱轨。也正因此,技能大赛不仅是展示技能的大舞台,还是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随着社会健康照护需求的日益增长,“健康照护师”这一新职业走进了人们的视野。2020年,“健康照护师”被正式纳入我国职业分类大典。在本届大赛上,也出现了健康和社会照护赛项。
比赛现场,病房、卧室、客厅等一个个模拟生活场景被搭建起来,每位选手正对演员扮演的标准病人进行照护。上海健康医学院2020级护理学本科生曾小桉是其中表现最为亮眼的选手之一。只见她全程面带微笑,用英语与患者交流,麻利地辅助患者完成起身、行走等训练任务。
“有的案例非常棘手,比如病人突发疾病,同时还患有很多慢性病,有的病人注重隐私不愿沟通,这都很考验选手的临场应变能力。”曾小桉的教练吴怡欣说,这些也是健康照护师日常工作中经常会碰到的情况。
为了提升照护能力,曾小桉结束比赛后会留下来观察其他选手。她发现,有些选手比自己更有亲和力,病人也就更加信任他们,“我会多向这些优秀的同行学习,不断积攒经验,在以后实际工作中做得更好”。
人社部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技能人才总量已超2亿人,占就业人员总量26%以上;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各类技能人才活跃在生产一线和创新前沿,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培养技能人才,不能光靠比赛。”张岚说,高水平、高规格的国家级或世界级技能大赛,可以打破人们对技能人才、职业教育的偏见,激发广大技能人才拼搏创新的动力。不过,要真正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不让技能大赛仅仅是“一阵风”,就必须统筹社会资源,强化赛训结合、赛学互促,持之以恒提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
在花艺项目赛场上,1号选手的展台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尽管如此,她还是不慌不忙地修剪着花枝,手上动作干脆利落,丝毫没有受到影响。这位选手就是来自上海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的蒋晨琪,此时距离她18岁生日还有一个月。
蒋晨琪年纪小,长得也瘦小,但“小身板”蕴藏着“大能量”。比赛过程中,她搬动十多斤重的大花盆,又拖拽走二三十斤重的泥沙水桶。在最后一个“盲盒”模块,她抽中了天津泥人张主题的题目,巧妙地利用叶片做了一个类似飘带的贴面,然后根据泥人张的色彩搭配选取相关花材。这个作品赢得现场一片掌声,她最后也获得了花艺项目的冠军。
在蒋晨琪拿到金牌的同一时间,她上了高中的同学们正在为高考努力冲刺。说起当时选择职校,她把原因归结为“中考失利”。其实,以她当时的成绩,上一个普通高中是没问题的,但这个上海小囡颇有主见地决定要去上职校,“当时我爸妈都很不理解,还以为我贪玩,不肯继续读书。可我觉得与其留在高中,不如去学点实用的、感兴趣的手艺”。后来在蒋晨琪的不断劝说下,父母才同意了。
如今,蒋晨琪站到全国最高领奖台上的照片已经传遍了亲朋好友的微信群,她更坚定了“只要付出努力,总会有收获”的信念,“下一个目标就是里昂”。
一技之长,能够立身,能动天下。近年来,上海不断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激发人才队伍的内生动力。在这样的环境下,技能人才未来的路愈发广阔。
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顾俊杰、吴怡欣都已经留校任教,这是一条出路;长期在一线工作的技术能手往往是公司眼中的“香饽饽”,有机会成为质量指导员等储备人才,这也是一条路;技能人才出国留学,甚至比其他人才更受海外高校青睐,能拿到全额奖学金……
在大赛现场许多老师傅、老匠人看来,新一代的技能人才拥有更多元的选择,职业生涯更有盼头、有奔头。正如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副院长、釉下金彩装饰传承人周景纬所说,“一项技能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双手足够支撑起漫长的人生”。
9月15日,位于国家会展中心(天津)的“中华绝技”上海馆内,周景纬正在展示釉下金彩技艺
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已落下帷幕,参加其中的世赛项目且排名前列的选手将入围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明年有机会前往法国里昂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关于世界技能大赛,有以下一些知识点。
答:世界技能大赛是迄今全球地位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职业技能竞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其竞技水平代表了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先进水平,是世界技能组织成员展示和交流职业技能的重要平台。1950年,西班牙与葡萄牙携手,在马德里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技能大赛,正式拉开了世界技能大赛的帷幕,此后每两年举办一届。
世界技能大赛由世界技能组织举办。世界技能组织成立于1950年,是非政府国际组织,总部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现有86个国家和地区成员。其宗旨是通过各会员之间的合作,促进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在世界范围推动职业技能事业发展。
答:中国于2010年加入世界技能组织。2010年10月3日至10日,中国代表团一行6人赴牙买加首都金斯敦参加了世界技能组织全体大会,大会于2010年10月7日表决通过,正式接纳中国加入世界技能组织。
答:世界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是适应社会发展动态调整的。有些竞赛项目仅仅出现了一次,就告别了世赛舞台,比如广电维修项目。也有一些竞赛项目自1950年第一届大赛起一直存在至今,比如管道技术、砌筑等。
近年来,世界技能大赛的技能竞赛项目包括运输与物流、结构与建筑技术、制造与工程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创意艺术与时尚、社会与个人服务6大类别数十种职业技能。竞赛项目分为个人参赛项目和团体参赛项目。
答:在世界技能大赛的舞台上,年轻人担当主角。世界技能组织规定,绝大多数参赛选手年龄在大赛当年不得超过22周岁,特殊的技能竞赛项目如果需要放宽年龄限制,则必须经专家提议、竞赛委员会同意,并在赛前12个月召开的全体大会上获批后方可执行。目前,获准放宽年龄限制的项目有信息网络布线、机电一体化、制造团队挑战赛和飞机维修,在大赛当年这4个项目参赛选手的年龄不得超过25周岁。
此外,根据规定,每个成员在每个技能竞赛项目中可选派1名(组)选手参赛。每名选手只能参加一个项目的比赛,且只能参加一届世界技能大赛。
世界技能大赛对所有符合年龄要求的年轻人“敞开大门”,没有任何在职或者在学等身份限制。
答:“阿尔伯特·维达大奖”以世界技能组织创始人阿尔伯特·维达先生的名字命名,用于奖励每一届大赛中获得所有参赛项目最高分的选手。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我国工业机械装调项目选手宋彪荣膺此奖项。宋彪后来将奖杯捐赠给了坐落于上海市杨浦区的世界技能博物馆,该馆拟于今年年内正式对外开放。
答:2022年9月26日,经世界技能组织召开全体成员大会投票表决,中国上海获得2026年世界技能大赛主办权。届时,我们就能在国内观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