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发布日期:2023-08-09 17:25:57    已浏览 次    发布者:小编
疫情三年,国内两大远程客运交通工具--高铁和民航都元气大伤。今年疫情放开后,人们的出行需求被释放,高铁和民航的客运量开始逐渐恢复。本期搜狐旅游【行业观察】将带你探究他们的回血情况究竟如何?
疫情放开首季,高铁客运火速回暖。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及其控制的京沪高铁、广深铁路发布的2023年一季报显示,高铁的客运量与收入水平已经大概与疫情前2019的同期相持平。
根据历年国铁集团一季度财务决算的数据,2019年-2023年期间,高铁旅客发送量发生了两次较大的起伏变动。疫情三年期间除2021年短暂回温外,2020年与2022年的旅客发送量均陷入低谷。而今年的旅客发送量已经接近于2019年同期的水平。
高铁的收入恢复情况也很乐观,甚至已经略超2019年的同期水平。根据国铁集团历年财务决算数据,除2020年高铁收入急剧下滑外,2021-2023年高铁收入均在逐步增长。2023年一季度国铁集团实现收入2719亿元,同比增长18.2%。这一数据略超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2618.49亿元。
途径国家多个主要城市的重要线路--京沪铁路预计实现净利润42.73亿元到63.05亿元,同比增长515.66%到713.33%。
目前官方仅发布了第一季度的财务决算数据。自第二季度至今,国内高铁客运经历了三次假期高潮--五一、端午以及暑假。其中暑假的旅游出行需求持续爆火。因此搜狐旅游预测,目前高铁实际旅客发送量与收入水平均不仅满格回血,甚至超过疫情前2019年的同期水平。
根据四大航财务报告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航空、东方航空、南方航空、海南航空预计仍未实现扭亏为盈。2023上半年四大航预计总共亏损127亿元到162亿元。
根据航班管家的数据,目前四大航中,除海南航空外,基本上国内航班已经完全恢复。而国际航班的恢复情况不太乐观。根据航班管家数据,当前国际航班量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39%,预计全年整体恢复至2019年的46%。
由以上图表可见,2019年到2023年四大航上半年的净利润变化趋势完全一致。四大航在五年内整体经历了两大起伏,于2020年与2022年受到重创,在2021年短暂回春,又于2022年陷入谷底。
据四大航财务报告数据,2022年是民航的“至暗时刻”。东航在22年创下20年最高亏损总额;南航于22年创下史上最大亏损326.82亿元,几乎每天亏损一亿。相当于亏掉疫情前过去十年的利润。
而今年上半年,四大航虽然依旧没有扭亏为盈,但是亏损程度大幅收窄。根据四大航财务决算预告,国航、东航、南航、海航净亏损分别为32亿至39亿,55亿至69亿,25亿至33亿,15亿至21亿。经搜狐旅游计算,其亏损分别同比收窄八成、六成、七成以及八成。
谈及上半年预亏的原因,四大航均给出相似的答案。由于航空公司采购器材导致美元负债,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就导致了航司的汇兑损失。另一方面国际油价的攀升也提高了航司的运营成本。国际航班的低恢复率令航司缺少了一大收入来源。
高铁与民航恢复情况的反差与他们的产业性质有关。高铁是由国家授权的专营企业,归属于央企--中国国家铁路集团运营,它们不会面临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因此高铁在国内具有垄断性。高铁的垄断地位也使得高铁公司在定价和运营方面拥有相对的自主权。
而民航处于市场化竞争的状态,目前国内一共有66家在运营的航空公司。客流量被数十家航空公司分散,因此民航面临着大量的竞争压力。
高铁与民航盈利模式的差异也导致了目前恢复情况的反差。高铁的盈利模式较单一和稳定。车票收入是它的主要盈利来源。由于央企调控运营的稳定性,固定票价能够为高铁公司带来稳定的票款收入。除此之外,高铁公司还拥有政府提供的资金保障,用以维持运营成本和获得利润。
而民航则是通过航班收入、航空货运、航空保险、机票代理、租赁等方式盈利。这些盈利方式易受外部因素影响,油价波动、人民币汇率变化、航线管控等可能会影响收益的变化。
除了民航业内的竞争外,高铁也抢占了一部分民航的市场,尤其是在短途旅行方面。高铁的舒适度与准点率都优于民航,在路程较短的行程上,高铁成为民航极大的竞争者。有调研数据表明,80%的人选择乘坐高铁前往短途旅行。
但是,对于长途旅行,尤其是跨越国界的旅行,民航仍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国外研究数据显示,当旅行路途超过1000KM时,高铁就失去速度与舒适度优势,飞机则是绝大多数游客的选择。
未来高铁可能会霸占短途出行市场,而民航则在长途出行与国际出行方面深耕发展。AG真人 AG真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