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发布日期:2023-11-06 10:01:04    已浏览 次    发布者:小编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精神,确保我县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粮食烘干中心和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建设任务高质高效完成,现制定《2023年涡阳县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2023年涡阳县粮食烘干中心建设实施方案》、《2023年涡阳县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落实。
有一定基础的农机合作社,以农机信息化建设为主,以配套宣传、培训等设备为辅,建设3个综合农事服务中心。
重点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按照先补(短板)后提(升)的原则,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因势利导。
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要按照“建前申报、建成验收、先建后补”的原则进行。达到建设要求的,对每个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给予资金奖补。资金从省级财政“支持农机全程社会化服务”和中央财政支持机械强农的资金(农业社会化服务、新型经营主体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中列支。
1.基础设施。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应建有机具存放及设施用房,有农机维修车间和培训教室,库棚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中心占地面积6亩左右。
2.机械保有量。补短板,强弱项。完善农机装备结构,中心原则上拥有耕、种、收、管、烘等服务全程农业生产的作业机械,各类机具保有量不少于20台套。
3.年度作业面积。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能力,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业态,开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托管作业、订单作业、跨区作业等服务模式,年作业面积在10000亩以上。
4.信息化建设。拖拉机、种植机械、收获机械等主要机具逐步安装信息化监测终端并纳入远程监控平台管理,能对作业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指挥调度。
1.申报。由农机合作社书面申请并经所在乡镇政府初审、签章后,按有关要求上报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应包括:(1)项目申请:应说明拟建类型、坐落位置、现有条件、补助资金投向等;(2)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应提供营业执照、银行开户许可证、现有条件资料、项目建设用地材料、业绩证明材料等。
2.审核。(1)县机械强农协调领导小组根据合作社申报情况,组织评审组进行实地考察,并及时汇总实地考察材料。(2)县机械强农协调领导小组组织项目评审组依据项目建设标准条件,对照合作社申报材料、实地考察情况等,按照择优选择的原则,进行评审,评审结果及时向农机中心主任办公会议汇报、研究,初步确定项目实施主体名单。
3.公示。将初步确定的实施主体在涡阳县政府网站向社会公示7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最终确定3个项目建设主体。
4.实施。已确定为该项目实施主体的农机合作社,按照项目支持的资金使用范围,自主购置并据发票及资产登记证明材料申请补助资金。
5.验收及资金拨付。项目资金补助坚持先审计、后报账原则。由县农机中心项目评审组按照综合性农事服务中心项目建设要求组织验收,并开展项目审计。项目验收合格并审计后,报请县财政局向农机合作社拨付补助资金。
1.加强组织领导。按照“行政推动、市场带动、项目促动”的模式,强化组织领导。积极争取资金支持,调动社会主体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县农机中心负责项目实施的具体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评审组,负责项目组织、协调、评审和技术指导等,确保圆满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2.落实项目管理。项目实施单位要明确工作责任,严格工作程序,确保项目规范操作和实施目标、任务落实到位;要建立健全项目档案,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项目实施过程和效果。
3.做好检查验收。根据《安徽省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建设规范(试行)》等有关规定,结合涡阳县实际,制定《涡阳县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条件》,做好资金的使用、主体遴选、验收审核等,确保工作有序开展、取得实效。
4.开展社会化服务。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成后,要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模式,积极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并做好引导示范、培训宣传等工作。同时,应积极参与应急救灾等活动,在遭遇突发异常气候、特殊事件时,自愿服从当地农业农村部门调度,参与救灾抢险工作。
5.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农机作业、机具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管理、学习培训、驾驶操作人员管理等制度。要完善机库棚安全和消防设备,定期组织开展农机安全教育和检查。
6.做好项目总结。项目实施结束后,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梳理、总结,并及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全面落实习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以“机械强农”为目标,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推进粮食等主要农作物产后干燥机械化水平,确保粮食丰产丰收、安全入库。
“十四五”期间,实现全县烘干中心乡镇全覆盖。按照市、县两强一增实施方案和亳州市农机中心工作部署,2023年计划建设2个。通过烘干中心建设,补上我县粮食机械化烘干这块短板,提高粮食烘干能力,促进粮食减损提质、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
(一)基础设施。烘干中心一般应有烘前处理区、烘干作业区和烘后暂存区。烘前处理区包括地磅、露天晒场、原粮处理运输区等;烘干作业区包括循环式烘干机房或连续式烘干塔主体,以及配电房、热力间、燃料库、工具房、除尘间(循环式)等生产服务用房;烘后暂存区包括存放库房等,存放库房必须为封闭式砖混、砖木或钢结构(不可为简易工棚),采光、通风条件良好,同时具备防火、除尘功能。
(二)烘干能力。以循环式为核心设备的烘干中心,循环式烘干机批处理量超过60吨(含)。以连续式烘干塔为核心设备的烘干中心,连续式烘干塔批处理量超过300吨(含)。
烘干机(塔)房应按照《烘干机(塔)房建设工作指引(试行)》(农机鉴推【2021】18号)执行。
自愿申报、考察公示、研究确定,优先安排条件好、没有粮食烘干中心乡镇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AG真人企业、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烘干中心。
烘干中心建设要求2023年11月底前完工。建设完工后,承担烘干中心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出申请,由镇(街道)组织验收,验收结果公示上报。
1.加强组织领导。按照“行政推动、市场带动、项目促动”的模式,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实施计划,确保烘干中心建设任务高质量完成。
2.开展社会化服务。烘干中心建成后,要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模式,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在遭遇突发异常气候时,服从农业农村部门调度,参与救灾抢险工作。
3.健全管理制度。建立机具管理、安全管理、学习培训、烘干机等设备操作人员管理等制度。要完善烘干机库棚安全和消防设备,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和检查。
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两强一增”行动要求,以“机械强农”为目标,以农机农艺融合试验示范为核心,突出农业科技创新,树立农机农艺协调发展理念,形成作物品种、种植模式、农机装备相配套的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体系,为实现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2023年,我县建设1个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基地面积不少于1000亩。基地内重点聚焦主要农作物的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秸秆处理及烘干六大环节,开展农机农艺融合技术试验,解决一批农机农艺不协调、不配套等问题,制定一批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艺标准和机械作业规范,探索一批农机农艺融合工作体制机制,实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和生产经营信息化,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促进良种、良法、良机配套全覆盖,实现基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5%。
(一)开展农机农艺融合攻关。梳理小麦、玉米、大豆等三大作物农机农艺融合短板,以作物品种、种植模式、农机装备为重点,开展技术融合攻关研究。围绕小麦提质增效、玉米籽粒收获、大豆高质低损收获以及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等内容,促进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突破,凝练出区域性适应、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模式。
(二)建立农机农艺融合工作机制。以农机、农技部门为主体,植保、土肥、种子等单位协调配合,成立农机农艺融合协调小组和专家组,定期会商,统筹协调解决农机农艺融合基地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明确目标,制定措施,形成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培养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人才。农机、农技等部门相互配合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示范基地内社会化服务人员一年至少接受2次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培训,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带得动”的农机农艺复合型人才,提高农机农艺融合水平。
(一)加强组织领导。基地所在镇要切实担起主体责AG真人任,明确职责和时间节点,列出任务清单,确保基地建成一个、带动一片、辐射一方。
(二)精心谋划布局。示范基地优先选择地块平整、沟渠配套、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高的粮油功能区域实施。
(三)强化技术支撑。依托示范基地举办技能比赛、观摩现场会等活动,扩大宣传,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同时成立技术服务组帮助示范基地解决技术难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技术指导组。高杨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县农机发展中心。技术指导组组长:高杨,副组长:慕宗振、刘伟,成员:刘坤、杨东明、侯善良、李林、蒋晓东、张显辉。